济南市前期气候实况
5 月上旬,全市平均气温 18.2℃,较常年偏低 1.2℃;平均降水量 7.1mm,较常年偏少 16.4mm,偏少 70%;平均日照时数 73.0 小时,较常年偏少 7.7 小时。
5 月中旬,全市平均气温 20.1℃,较常年偏低 0.6℃;全市平均降水量 0.7mm,较常年偏少 19.9mm,偏少 97%;平均日照时数 84.3 小时,较常年偏多 1.2 小时。
5 月下旬,全市平均气温 25.4℃,较常年偏高 2.3℃;平均降水量 1.6mm,较常年偏少 12.2mm,偏少 88%;平均日照时数 121.3 小时,较常年偏多 26.1 小时。
5 月全市平均气温 21.4℃,较常年偏高 0.3℃;平均降水量 9.4mm,为 1951 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第 7 位少值,较常年偏少 48.6mm,偏少 84%;平均日照时数 278.6 小时, 较常年偏多 20.0 小时。
天气预报:预计 6 月上旬主要有两次降水过程,旬降水量接近常年;旬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。
根据上月调查、本月气候特点和害虫发生规律,预测本月将会发生以下害虫:蚧虫、蚜虫、叶螨、木虱、叶蝉、悬铃木方翅网蝽、黄杨绢野螟、金龟子等。其中危害月季、桃树、海棠、雪松、槐树等植物的蚜虫,危害月季、金银木、大叶黄杨、松柏类等植物的叶螨,危害黄栌、青桐的木虱等将会发生严重或局部发生严重。
月季红蜘蛛即二点叶螨,属真螨目、叶螨科。危害月季、蔷薇、桂花、石榴、玫瑰等 100 多种植物。
刺吸危害嫩梢、幼叶及花,叶片出现褪绿黄点,后成为黄褐斑,造成提早落叶。红蜘蛛对月季的危害从下部叶片开始,主要以成螨、若螨、幼螨群集于叶背,吐丝结网,吮吸汁液。开始时在受害叶上形成灰白色小点,而后叶片黄弱,似被火烤干, 危害严重时造成早期落叶。以雌成虫、若虫在寄主枝干表层缝隙间以及土壤中、杂草根部越冬。第 2 年春天 3~4 月份开始活动;1 年可发生 20 多代。5~10 月天气旱、气温较高时,虫口密度迅速增加。
(1)做好预测预报,及时检查叶面叶背,最好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,发现红蜘蛛在较多叶片危害时,应及早喷药。防治早期危害,是控制后期猖獗的关键。
(2)及时去除病虫枝、清除杂草并集中销毁。
(3)夏季红蜘蛛数量不影响树木生长时,可喷清水冲洗。
(4)发生严重时,用 1.8%阿维菌素乳油 2000~3000倍液或 15%哒螨灵乳油
2500~3000 倍液均匀喷雾防治。
(5)保护天敌,如瓢虫、草蛉等。
桃粉蚜属于同翅目蚜科。第一寄主为桃树,此外还可危害紫叶李、梅花、日本晚樱、美人梅等。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群集于枝梢和嫩叶背面吸汁危害,叶片常有白色蜡状的分泌物,这些分泌物会引来蚂蚁取食,蚂蚁又带来其他病菌,引起煤污病发生,严重时使枝叶呈暗黑色,越冬卵在桃、李等树枝上越冬, 尤以枝梢芽缝上最多。3月份开始孵化,5月大量繁殖,6月以后出现有翅蚜迁到禾本科植物上,10月气温下降后再迁回到桃、李等寄主上,产生有性雌、雄蚜,交配产卵越冬。
桃粉蚜危害状
(1)保护和利用瓢虫、草蛉等天敌,根据天敌活动情况采取暂缓用药、选择性防治、改喷施为淋施、盆施等办法,避免杀伤天敌。
(2)药剂防治,危害期用 10%吡虫啉 2000~3000 倍液、3%啶虫脒乳油 2000~2500 倍液、25%噻虫嗪水分散剂 3000 倍液或 1.8%阿维菌素 2000~3000 倍液喷雾防治。
主要危害臭椿、香椿、地锦、月季、蜀葵、苦楝、洋槐、榆、合欢、柳树等多种绿化植物。若虫、成虫刺吸嫩叶、枝干汁液,其排泄物散落在枝叶上,诱发煤污病,影响光合作用。嫩叶受害造成穿孔, 受害严重时叶片破裂,枝条枯死。1 年发生1 代,以卵越冬。在北方,越冬卵于翌年 4 月中旬开始孵化。若虫常群集于植物的幼茎、嫩叶的背面危害,受惊扰即跳跃逃避,若虫期约60 天左右。成虫于6 月中下旬出图片4 斑衣蜡蝉成虫现,受惊猛跃起飞,迁移距离 1~2m。若虫、成虫都有群集性,弹跳力强。8 月中下旬交尾、产卵,卵块多产在背风向阳处的茎蔓、枝干上。臭椿上的卵孵化率高,其他树种低。成虫寿命长达 4 个月,于 10 月下旬逐渐死亡。
(1)结合冬季修剪、整枝,消灭枝干上的卵块。
(2)若虫或成虫期,使用 2.5%溴氰菊酯 2000 倍液、10%吡虫啉 2000~3000 倍液或 50%马拉硫磷 1000~1500 倍液喷雾防治。
(4)发生严重区域,建议少种或不种臭椿、香椿等主要寄主植物,以减少虫源。
主要危害北京红栌、美国红栌、黄栌等绿化植物。以若虫、成虫刺吸危害黄栌顶梢的嫩芽、幼叶背面及花序。成虫、若虫群集于当年新生幼芽、嫩叶上危害,造成枝梢弯曲、变黑, 叶片皱缩、叶缘上卷,呈“匙”形,生长不良, 严重影响黄栌生长。在若虫期分泌蜡质物,覆盖在叶片和嫩梢上,诱发煤污病,不仅影响光合作用,不利黄栌的生长,还影响黄栌的观赏效果。黄栌丽木虱 1 年发生 2 代,以第 2代成虫在枯枝、落叶、杂草丛、土块下及土缝中越冬。翌年 4月初,当黄栌发芽时,越冬成虫出现,刺吸黄栌新生枝叶,补充营养。5月底 6月初若虫羽化为成虫,进入第 1 代成虫高峰期。6 月中旬为第 2 代卵孵化盛期,6月底 7月初黄栌丽木虱幼虫及月初若虫进入羽化高峰期,羽化出的成虫不再交配、产卵,直接以第 2 代成虫越冬。
(1)在若虫孵化期或成虫羽化期,喷洒 40%杀扑磷乳油 1500 倍液,1.2%烟碱乳油1000 倍液或 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 倍液等,重点喷洒叶片背面。
(2)保护天敌:寄生蜂、异色瓢虫等。
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。在中国许多地区均有发生,尤其在华北、华中地区,已成为绿化植物的重要害虫。
危害紫薇、石榴等花木,以若虫、雌成虫聚集于小枝叶片主脉基部和芽腋、嫩梢或枝干等部位刺吸汁液,常造成树势衰弱,生长不良;其排泄物能诱发煤污病,会导致叶片、小枝呈黑色,失去观赏价值。虫口密度大时枝叶发黑,叶子早落,开花不正常,甚至全株枯死。该虫在山东地区 1 年发生 3~4 代。每年的 6 月上旬至 7 月中旬以及 8 中下旬至 9 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,紫薇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,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。
紫薇绒蚧
2、防治方法
(1)人工防治:结合冬季整形修剪,清除虫害危害严重、带有越冬虫态的枝条后刷涂石硫合剂,消杀越冬幼虫。
(2)药剂防治:对发生严重地区,除加强冬季修剪与养护外,可在早春萌芽前喷洒 3~5波美度石硫合剂,杀死越冬若虫。苗木生长季,要抓住若虫孵化期用药,可选用喷洒 30%蜡蚧灵 1000倍液、3%啶虫脒乳油 2000~2500倍液、25%噻虫嗪水分散剂3000倍液、40%杀扑磷乳油 1500 倍液或 50%杀螟松乳油 1000 倍液等。
北京枝瘿象又名赵氏瘿孔象,该虫主要以幼虫在当年生枝端部钻蛀危害,受害组织增生形成球状虫瘿。虽然在虫瘿处可继续萌发新枝,但生长量已大大减少。其次成虫羽化后补充营养时啃食新萌发叶芽,造成大部分叶芽缺损,甚至枯死。由于该虫连年危害,使小叶朴的高生长及径生长受到抑制,每年新生枝条很短,树叶小,满树皆为明显的球状虫瘿,生长势衰弱,影响观赏效果。该虫 1 年 1 代,以成虫在枝条内越冬。
北京枝瘿象
(1)人工剪除虫瘿后集中销毁。
(2)用 1.2%烟碱·苦参碱乳油 1000~1500 倍液喷雾,胃毒触杀成虫。
(3)幼虫活动期,用 1 倍乙酰甲胺磷药液树干注射方法防治。
6 月温湿度适宜,各种病害将会普遍发生,危害海棠、山楂等植物的锈病继续危害, 危害蔷薇、月季、大叶黄杨和红叶石楠等绿化植物的白粉病,危害枝干的流胶病、溃疡病、腐烂病,各类叶斑病、炭疽病等继续危害,应注意防治。
该病主要危害叶片,初发病时,在近叶缘处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灰白色至白色病斑,有的深入至中脉处,严重时可引起棣棠叶片枯萎,影响树势生长。病斑周缘褐色,边缘较宽, 后期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,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。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病落叶上越冬,翌春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传播。秋季发病较多,危害较重,一般高温多雨年份发病早且危害重。
棣棠叶斑病
(1)及时清除病落叶,并集中深埋或烧毁,以减少初侵染源。
(2)发病初期可喷洒 75%百菌清可湿性颗粒 800倍液、70%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400 倍液或 50%敌菌灵可湿性颗粒 800 倍液防治。
南天竹炭疽病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病斑,淡褐色,后逐渐变成不规则形,中央呈灰色,边缘黑褐色,后期病斑上生出很多凸起小黑点,天气潮湿时, 小黑点上还会产生粉红色粘块。危害严重时小病斑汇聚成大病斑,甚至可占小叶的一半面积以上。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堆在病叶或被害植株组织内越冬。第 2 年 5、6 月间产生分生孢子,飞到其他植株上危害。当植株因日灼、冻害等因素造成伤口或生长衰弱时,病菌就入侵、增殖,从而发病。
南天竹炭疽病
2、防治方法
(1)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,并集中处理,防止病害扩展蔓延。
(2)施足腐熟有机肥,增施磷钾肥,增强植株抗病能力。
(3)发病前,喷施保护性药剂,如 80%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700~800倍液、1% 半量式波尔多液或 75%百菌清 800 倍液进行防治。
(4)发病期间及时喷洒 75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、25%溴菌腈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、25%咪鲜胺 800~1000 倍+25%苯醚甲环唑 1000~1500倍。
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,扩展后呈圆形病斑,黄褐色,直径 2~4mm, 病斑中央稍隆起,边缘凹陷,病斑中央组织易穿孔脱落,发生严重时引起早落叶。病菌在病落叶中越冬,由风雨传播,土壤贫瘠、树木生长不良、温暖多雨、雨后排水不良等有利发病。4 月份开始发病,5~ 6 月份和 8~9 月份发病严重。
榆叶梅褐斑穿孔病
(1)发病初期及时剪除病叶,并集中烧毁或深埋,防止病害扩展。
(2)加强肥水管理,适量增施磷钾肥,增强树势,提高抗病虫能力。
(3)春季植物发芽前及时喷洒 3~5 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治病害,发病后喷洒 65% 代森锌 600倍液,50%多菌灵 800倍液或 70%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或 25%百菌清 800 倍液,10~15 天一次,连续 3~4次。
紫叶李细菌性穿孔病是紫叶李的一种常见病、多发病,引起该病的病菌除危害紫叶李外,也同时危害桃、碧桃、杏、樱花等花木, 发生普遍,危害严重。发病后可引起植株大量落叶,严重的可导致枝梢枯死。不仅影响植株正常生长,还降低了植物的观赏效果。发病初期,叶片两面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,然后逐步扩展成 1~4mm 紫褐色圆形或多角形病斑, 病斑边缘清晰,并略带轮纹,外围有紫色晕圈, 最后病斑中部脱落形成穿孔,穿孔时叶常脱落。一般在 5 月发病,夏季高温高湿期为发病高峰期。树势衰弱或排水不良,通风透光差病害发生严重。
紫叶李穿孔病
2、防治方法
(1)加强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合理修剪,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。
(2)注意防治蚜虫、蚧壳虫等刺吸式害虫。
(3)发病初期喷施 95%细菌灵或 15%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,每 10 天喷施一次,连喷 3~4 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。
白粉病是月季的一种常见病害,主要危害月季、蔷薇、玫瑰等多种蔷薇科植物。
月季白粉病可危害叶片、嫩梢、花蕾及花梗等部位。嫩叶染病初期卷曲,皱缩变厚、反卷。叶色较正常叶片发紫,生长期叶片染病后,叶面出现褪色黄斑,逐渐扩大,终至全叶枯黄脱落。叶柄和嫩梢受害,病部略膨肿,向下呈弯曲状,节间缩短。花蕾染病轻者花姿畸形,重者枯萎,丧失观赏价值。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芽、病叶或病枝越冬。有些以闭囊壳越冬,翌年以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,随风传播,直接从表皮或气孔侵入。病害与气温关系密切, 当气温 17~25℃时为发病高峰,即 4~5 月、9~10 月为发病高峰期。8 月气温超过30℃时,不适于病菌生长发育,发病少。
(1)适时剪除病叶、病梢,改善植株通风透光条件;合理施肥,氮肥不宜过多, 应适当增施磷、钾肥。
(2)发病前可喷施 200 倍等量式波尔多液预防。
月季白粉病
(3)发病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,如 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,75%百菌清800 倍液,70%代森锰锌 800 倍液等。
(4)发病后可喷洒 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800倍液或 15%乙嘧酚 800倍液,发病严重时每隔 7~10 天喷一次,连续喷洒 2~3 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