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量:

济南园林六十家:使君林与碧筒饮

      有因为一项发明而使得一处园林有了名声、甚至青史留名的吗?有的,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北魏正始年间——济南的“碧筒饮”和使君林便是。

      在接触这个话题之前,我们先看一首清代乾隆年间济南府齐河县进士郝允哲(字镜亭,乾隆40年进士)的诗,诗题是《温庆远邀同李桃仲夫子及周藏珠、陈祥生、陈鸣珂诸友,共饮黑虎泉遇雨二首》,其二是:

     送阄射覆兴婆娑,坐久应知醉面酡。

     乱石参差泉窦细,垂杨摇曳雨声多。

     残碑自剔苍苔读,往事曾传皂盖过。

     欲觅碧筒浑无得,城隅空想郑公荷。

      (清道光刻本《郝氏四子诗钞》之《深柳堂遗诗》)

    是盛夏时节的黑虎泉诗酒雅会,又是名泉在侧,垂柳摇曳,又是送阄射覆,猜拳行令,而一帮子济南文人还不能过瘾,何以故?原来宴会上缺少了他们最喜爱的东东——“碧筒饮”,这可是咱济南祖先的发明创造,是咱济南人夏日里最熟悉最舒心的享受了,所以他们要到处寻找这碧筒饮的要件或曰食材——带柄的荷叶,可惜他们在城隅的黑虎泉上,距离盛产莲荷的北园和大明湖还有一段不近的距离呢,于是只能隔空遥想了。


     据唐段成式《酉阳杂俎》:

     历城北有使君林,魏正始中,郑公悫(北魏宣武帝时期齐州刺史)三伏之际,每率宾僚避暑于此。取大荷叶置砚格上,盛酒二升,以簪刺叶,令与柄通,曲茎上轮菌如象鼻,传吸之,名为碧筒饮。历下学之,言酒味杂莲气,香冷胜于水。(《酉阳杂俎》卷七·酒食,齐鲁书社2007版)

     使君林所在的历城北,据清代济南府平原县诗人董芸考证,为大明湖北水门外之北园:“今北水门外,树林阴翳,流水澄清,居人多治蔬圃,俗呼“北园”,疑即此地。”(董芸《广齐音·使君林》,济南出版社1998版)这是不会错的,其一,北园恰在历城之北,其二,此处当有两物:绿树、红荷。而北园历来便是清泉涌流,河塘密布,绿树婆娑,稻荷飘香的醇美水乡。清初,济南文士朱缃写此处还有“树色几重当午密,泉声一路趁桥弯。绿蘋香里逢渔夫,黄菜花中见鹊山”(《城北村行》)的名句,为世人传诵。

      就是在这样一块风水宝地上,有了段成式的这段记载,我们几乎可以图画般地想象并且描绘出当年的“正始风流”:在距今约1510年前的北魏正始年间(504——508),在济南的炎炎盛夏三伏天里,风流儒雅(他必定是一位这样的人物,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奇想,可惜我们见不到他的生平资料)的齐州太守郑公悫,带领他的宾客幕僚们(这其中当然会有不少的济南本土人士),来到这里避暑休闲,比起城里的溽暑,这里显然是一处难得的绿树阴翳、清泉淙淙的”清凉世界”。而使君,正是人们对于州郡长官、亦即济南人对于郑公悫的尊称;使君林者,显然是济南百姓尊重的郑公悫所拥有的一处绿树成林的园林别墅。正是在这里,郑公悫与他的友朋与属下发明了碧筒饮,段成式对它的做法与饮用,写来分外清晰,它是让美酒经荷叶、荷柄之后,尽收荷之清新润泽之沥液、之精气而入人口,故能成为“酒味杂莲气,香冷胜于水”的上等饮料。

      这样一种清香爽口、新奇宜人的美酒佳酿,这样一种雅致而诗意、舒适而富于情趣的消暑娱乐方式和餐饮生活方式,很快由济南而波及全国。自此之后,在众多的古代别集中,以“碧筒饮”为题的诗作屡见不鲜,人们甚至不记得它的最初发明人是谁。而它的发明人和发明地,却靠着《酉阳杂俎》的记载保留下来。


     段成式(803——863),字柯古。唐代临淄人。其父段文昌中晚唐间官至宰相。段成式以荫入官,为秘书省校书郎,累迁至吉州刺史,终太常少卿。其存世著作以《酉阳杂俎》最为著名。书中所记人文逸事、仙佛鬼怪、动物植物、酒食民俗、寺庙宗教等等,保持了大量珍贵的史料,一直为世人所看重并多有引用。

     自然,与使君林和碧筒饮感情最深的,还是济南和那些曾经客游济南的人士。他们或到北园凭吊怀古,赞扬郑公悫的诗酒风流;或称颂碧筒饮的发明创造独具慧眼。前者如清代道光年间任济南知府的吴振棫,其《暇日出游杂成》之《使君林》:“明璫翠羽感微吟,秋水芙蓉瘦不禁。憑仗碧筒能逭暑,風流真憶使君林。”(《花宜馆诗钞》)风流倜傥的钱塘进士吴振棫一生与酒与莲荷有不解之缘,曾有句云:“当官如酒味,难得是清醇。”(《夜行长清道》)又云:“扁舟凉雨萧萧发,又为荷花住一年。”(《北渚》)所以,他对使君林、碧筒饮的激赏就可想而知了。你看,“明璫翠羽”“秋水芙蓉”表面是写物,其实是写郑公悫一行的风度仪表;而济南诗人朱曾传《使君林怀魏郑悫》更为出人意表:“窈窕长林下,悠然忆使君。苔多非借雨,松老自栖云。月出须眉古,风前剑佩闻。青袍间红绶,花草妒纷纷。”(《腐毫集》)他说连北园美丽的花草都嫉妒起郑公悫郑使君们须眉剑佩、青袍红绶的非同寻常的风范来。还有的诗人来到北园,寻访使君林当年遗址,一片怀古伤今的幽雅之情,如董芸之《使君林》:“使君林下起清风,荷叶为杯号碧筒。剩有疏篱间茅屋,菜花香里雨蒙蒙。”(董芸《广齐音·使君林》,济南出版社1998版)而对于发明碧筒饮的颂扬更是指不胜数。如清人王初桐《济南竹枝词·使君林》:“使君林外有残雷,暑雨初收秋欲回。折得荷花来照酒,劝君须尽碧筒杯。”荷花照酒,那是何等妙曼之风采,还有近代宋恕先生《历下杂事诗》之七:“正始风流不可寻,北城何处使君林?碧筒杯制人间绝,莲叶年年满济阴。”直把碧筒饮作为“人间一绝”来吟唱,实堪称知音一遇。难怪直到如今,济南一年一度的泉水节上,风雅的济南人依然要上演这出千年风味的宴饮呢!